首页 军史 大唐破军

第一二三章:回京一领赏获神兵

大唐破军 碧海思云 5824 2022-05-07 02:46

  李渊为人虽然荒唐了一些,可对于这些拼命保住大唐王朝财产安全的将士大方,凡是参与抢险的将士都给予了三个月俸禄的奖励,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在这场抗洪抢险的行动里,收获最大的无疑是乔北溟。他率先提出了泄洪区概念、也提出派遣大军抢险救灾的建议,有了这两条至关重要的概念,这才使得黄河两岸的万千百姓躲过了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对于乔北溟,百姓感恩戴德。

  大唐大军抗洪大胜凯旋而归的消息震动长安。作为抗洪抢险的总指挥,乔北溟得到万民关注,如此之下,乔北溟那墨家巨子的消息也被爆料而出!

  墨家因为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再加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因此,到现在,墨家已被人们所淡忘。直到乔北溟是墨家矩子身份的暴光,直到人们的口口相传,人们才恍然明白。原来墨家在历史上是这么辉煌。

  同时,墨家学派崇尚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等核心观点也成了人们之所热议。

  在这时,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墨家的湮灭史也被人们传得活灵活现,虽然众说纷纭,但都有一个核心:墨家是被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下阴谋中覆灭。

  “好一个墨家巨子乔北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厉害啊!”孔颖达听着家人带回来的种种传言,严肃的抚了抚额下长长的山羊胡子道:“借百年难得一遇洪灾之势,扬墨家之名!为了墨家,此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孔颖达的儿子孔志元愤愤不平道:“父亲,乔北溟太狂妄了!”

  次子孔志约亦道:“是啊父亲,满长安都在盛传儒家官学勾结才有今天的地位。”

  “尘埃已落定,墨家再做挣扎也无济于事。我儒字子弟遍布天下,墨家又有多少人?乔北溟再强也只是孤掌难鸣的一滴水、一条河、一个湖,这点力量又怎能撼动大海?”

  孔颖达笑着说道:“现在什么事都不要去做!做什么说什么都于我们无利。过了这阵,种种流言自然会烟消云散。呵呵,洪水又不是天天有,就算天天有,可人们看多了、听多了,也就乏了味了。”

  “父亲英明!”孔志元、孔志约心服口服!

  孔颖达说的话用一言概之就是“审美疲劳”!可,乔北溟只有这一招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拜见陛下!”太极殿里,乔北溟领着一众将军拜见了李渊,见礼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乔北溟举着帅印高声道:“承蒙陛下信任,末将幸不辱命,在全体将士、地方官员的配合下,成功化解了这次灾情,特此交令。”

  这一次,李渊给予了乔北溟极大的权利,使他以左卫将军这三品实职能够任意调动大唐兵马、地方官吏、粮草物资。怎么用,如何安排,皆由他一言决定,拥有最终的决策权。不过这毕竟是临时的职务,成功归来之后必须归还印信。

  “爱卿免礼,爱卿为我大唐辛苦了。”李渊语气十分和悦。他虽没有亲身经历,却可以从乔北溟身上看出情况之危急,事态之严峻。乔北溟肩负朝廷重托、百姓厚望,可谓是压力重大,在这二十多天里,没有吃一顿好饭,没睡一个好觉,每天都是第一个起来,最后一个休息。离开长安的时候他是一个小白脸,回来之时却成了一个胡子拉碴、又黑又瘦的竹竿子。

  乔北溟没有说什么不辛苦之类的虚伪之辞,而是道:“看着百姓们一张张笑脸,再辛苦也值得。”

  “爱卿倒是实在。”李渊感慨了一声,笑道:“这一次你又立了大功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乔北溟摇头道:“这是凡夫俗子的看法,陛下也信?若不是全军将士、地方官吏全力配合,末将就算有逆天之能也无济于事,在这场抗洪抢险中,末将只起到一个带头人的作用罢了。说起来,末将要感谢陛下的信任,若不然末将也没有指挥十一万大军协同作战的机会,也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话怎么说?”李渊饶有兴致的问。

  “这一次如果不是在国内救灾,而是一场战争的话,末将必败无疑。末将现在能力有限,没有指挥十一万大军作战的能力的感悟,是末将这一次最大的收获,对末将来说,陛下给的机会已经是最大的赏赐了。”

  李渊看着坦荡荡的乔北溟,愈发欣赏了起来,忖道:“乔北溟以本性喜好行事,不忘本心,确实难得……”,不过,虽知乔北溟语出至诚,但作为皇帝李渊也不能不赏,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于是便象征性的提了他的爵位,赏赐了一些财物。之后,一一按照功劳薄论功行赏。

  **********

  散会之后,李渊特地留下了乔北溟,让太监将他领到了太极宫西堂的御花园里。

  李渊换掉了宫装,穿上了绣着龙的便服,龙骧虎步的从远处走来,在他身侧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监拘谨的端着一个精美的酒壶还有两个小杯子,后面跟着的太监端着各式各样的甜点小吃。

  乔北溟上前见礼。

  李渊笑道:“不用多礼,不用多礼。来,我们坐下说话……”

  乔北溟等李渊入座之后,在行至他对面石凳坐下。

  不一会儿,凉亭石桌上,摆满了各色小吃。

  那位大太监正欲给李渊上酒,李渊却一把抢过道:“我来,我来!”他兴致高昂的到了两小杯的酒,将其中的一杯递给了乔北溟。这皇帝斟酒,在常人看来是莫大的荣耀,乔北溟这里却不觉得如何。

  许是知道乔北溟饭量大,李渊准备的甜点满满当当的,一张石桌都摆放不了。

  乔北溟正饿着,便放开肚子的大吃了一通。

  看着乔北溟优雅的把一大桌子甜点全部干掉,李渊也是叹为观止,以前,只听说乔北溟非常能吃,却没有见过,这一回真是大开眼界了。

  “来人!把东西拿上来。”等乔北溟吃饱,李渊让人抬来了一杆长枪,笑着道:“你这杆枪,将作坊可费了不少功夫。”

  乔北溟喜道:“成了吗?”

  上一次,他从突厥人的手中救出了平阳公主,李渊赏赐他的时候,他要了一柄枪,由自己设计、将作匠打造的长枪,只是不知是否达到自己的要求。

  “你试试,合不合手?”李渊有些肉疼的说着,乔北溟这柄枪可是消耗了他的不少收藏。

  这枪一入手,乔北溟就感受到了异样的感触,趁手,异常趁手。

  他亲自设计的这杆枪神奇变幻之处史无前例,是他根据电影《新少林五祖》中的那柄夺命锁喉枪所设计的,这柄枪能长能短,长时一丈五,若蛟龙出海;短时折叠藏于囊中,如灵蛇出洞;能分能合,合则丈余枪,分则三节棍;枪头取下则是一柄重逾三十八斤的三尺重剑;端的是变幻无穷,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武器也。

  乔北溟虽是设计者,但神兵坊是怎么制成,暗含什么样的机会却一点也不懂。

  他只要拨动枪柄尾部一个按钮,便可长可短,往左一拨,则与枪头分离,往右一拨,却是分成了两柄短枪,隐藏于枪杆中的小枪头则与刺刀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差别。

  体验了枪的几项独特设计,乔北溟这才细细观察,只见枪尖在光线下黑亮如雪,通体泛着青幽幽的光泽,给人一种冷酷杀戮之感。

  枪重约莫八十斤左右,长达丈五,枪头更是夸张的有三尺长,刃就更宽了,它的钢质异乎寻常的坚硬锐利,而且两刃锋利,左右还含有细细的血槽,有着令人心悸的即视感,远而望之宛如一柄长剑。

  乔北溟细看一遍,又发现它和普通长枪最大不同就在它的枪杆,似金非金,似木非木。枪头也不是一般的精铁,漆黑如墨,显得异常沉重坚硬,他疑惑地向李渊望去。

  李渊笑道:“枪头由天外星铁打造,铁质异常坚硬,这枪刃谓之神兵利器亦不为过。光打制枪刃就换了五十多个铁匠。至于枪杆就更不简单了,这是一根成形的上等槊杆,这东西可不是钱那么简单。”

  槊绝对是一个烧钱的玩意,槊一般是贵族世家出身的将领才使用,因为它过于昂贵。

  槊制作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

  然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一丈八尺(汉尺,相当隋尺一丈四),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

  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

  因为历史发展,武将骑马冲锋对决的方式减少,加上材料难寻且难以制造,对持槊武将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高,时至今日,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乔北溟谢道:“多谢陛下厚赐。”

  李渊摇头道:“这柄枪确实价值连城,可是与平阳比,这又算得了什么!”

  乔北溟点了点头,李渊或许有着诸多缺点,可对于子女的爱却容得不半点说三道四,仅是这柄枪就能体现出他对平阳公主的疼爱。

  枪头的星铁就是天外陨铁,这还不是最珍贵的,最珍贵的是这支槊杆,槊本来就昂贵稀少,只有世家贵族子弟才用得起,梁武帝以帝王之富,拥有一根二丈四尺的马槊,也到处炫耀,李渊这珍贵的赐予里蕴含着深沉的父爱,通过这样来回报乔北溟对平阳公主的救命之恩。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